鹿蹄草简介
【出处】《江苏植物名录》
【拼音名】Lù Tí Cǎo
【别名】藏氏蓼(《中国北部植物图志》)。
【来源】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。
【原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,直立或斜生。茎四棱形,棱上有倒生钩刺。叶互生,戟形,长3~9厘米,宽2~7厘米,上面疏生伏毛,下面沿叶脉具伏毛,边缘具密而短的缘毛;托叶鞘膜质,斜筒形,向外反卷;叶柄有狭翅和刺毛。花序聚伞状,顶生或腋生;苞片卵形,生短毛;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;花小,花被5裂,白色,先端淡红或淡绿色;雄蕊8。瘦果卵形,有3棱,黄褐色。花期秋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水边或湿地。分布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等地。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鹿蹄草的营养价值
暂无
鹿蹄草的功效和作用
补虚,益肾,祛风除湿,活血调经,治虚弱咳嗽,劳伤吐血,风湿关节痛,崩漏,白带,外伤出血。
鹿蹄草的药用价值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捣浆,以新汲水冲服,疗痧症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治筋骨疼痛、痰火之症,煎点水酒服。[4]
②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吐血,通经,强筋,健骨,补腰肾,生津液。[4]
③《中国药植志》:治虚痨,止咳。[4]
④《重庆草药》:治虚弱痨病,咳嗽,白带。[4]
⑤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祛风除湿,止惊悸,盗汗。治痨伤吐血,筋骨酸软,风湿关节痛,惊痫吐舌,鼠漏痈肿。[4]
⑥《陕西中草药》:补肾壮阳,调经活血,收敛止血。治虚劳咳嗽,肾虚盗汗,腰膝无力,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,半身不遂,崩漏,白带,结膜炎,各种出血。
鹿蹄草的用法用量
①治虚劳,鹿蹄草一两,猪蹄一对。炖食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 ②治肺结核咯血:鹿蹄草、白及各四钱。水煎服。(《山西中草药》)[2]
③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,类风湿性关节炎;鹿蹄草、白术各四钱,泽泻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[2]
④治慢性肠炎,痢疾:鹿蹄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[2]
⑤治崩漏:一、鹿蹄草四两,猪肉一斤。炖熟,加盐少许,两天吃完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二、鹿蹄草五钱,地榆炭一两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[2]
⑥治肾虚五淋白浊:鹿街草二两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医验方》)。[2]
⑦治过敏性皮炎,疮痈肿毒,虫蛇咬伤:鹿蹄草适量。煎汤洗患处,一日二次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[2]
⑧治外伤出血,蛇咬伤:鲜鹿蹄草,捣烂或干品研末外敷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鹿蹄草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
暂无
本文原创:多客蜂蜜网https://www.dancl.cn